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玉米是我国近年来种植面积最广且总产量最高的作物。2016年,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超过3600万公顷,总产量达21000多万吨。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玉米的需求急剧上升,同时对品质也有更高的要求。提高玉米产量和营养品质对缓解其日益增长的供需矛盾具有重要意义。不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施肥管理技术是玉米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1-2]。在玉米的实际生产中,种植密度过低,不能发挥群体增产的潜力;而密度过高,植株之间对各类资源的竞争加剧;施氮量不足时,玉米的氮素养分需求得不到满足,植株生长发育不良;过量施氮时,玉米的氮肥利用率下降,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比例失调,植株徒长,抗倒伏能力下降,群体的通风透光条件变差,光合能力下降,易发生病虫害,从而导致玉米减产和品质劣化。合理的密度和施氮量能协调玉米植株的生长,塑造良好的群体结构,缓解个体之间的竞争,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病虫草害的危害程度,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1 密度和施氮量对玉米光能利用的影响
合理的密度和施氮量提高了群体光能利用率,是实现增产的重要途径。随着密度的增加,玉米的株高和穗位高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3]。在轻度干旱条件下,夏玉米的株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4]。合理增加密度和施氮量能使玉米株高变高,有利于冠层对光的截获;穗位高的增加能使玉米苞叶受光更充足。此外,吕丽华等[5]研究表明,玉米底层和穗位层透光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减小。合理地提高施氮量能使群体截获的光能较多,减少了漏光损失。适宜的密度和施氮量可有效提高叶面积指数[6-7]。冯尚宗等[8]研究表明,玉米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在吐丝期前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大,在吐丝期后随着密度增加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合理的密度可以构建适宜的叶面积指数,尤其是在吐丝期,使群体更充分地利用光能,形成足够的光合势,从而生产出更多的光合产物[9]。另外,适宜的肥密配比有利于延缓玉米叶片衰老,使叶片功能期延长,光合效率提高,提高群体产量[10]。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目标
(1)优化夏玉米的氮肥施用量;
(2)寻找获得夏玉米高产优质的“密度-施氮量”组合。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研究方法
(1)产量测定:采用实收测产法;
(2)淀粉含量测定:采用双波长比色法测定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
4. 研究创新点
目前关于密度和施氮量互作的研究多侧重于其对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而关于其对籽粒营养品质影响的报道较少。
本研究探究不同密度减少施氮量的条件下夏玉米郑单958及苏玉41产量和淀粉、粗脂肪、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等营养品质指标的变化情况,寻找获得夏玉米高产优质的“密度-施氮量”组合,以期为优化夏玉米的氮肥施用量和实现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时间 | 计划 | 预期进展 |
2018年6月-2018年9月 | 测定试验地土壤养分含量;按试验设计种植不同玉米处理组合,进行施肥和田间管理工作。 | 获得试验地土壤养分含量数据;收获前各小区玉米生长情况良好。 |
2018年10月 | 测定玉米产量,统计分析所获数据。 | 分析出不同密度下减量施氮后玉米产量的变化情况。 |
2018年11月-2019年3月 | 测定玉米淀粉、粗脂肪、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统计分析所获数据;撰写论文。 | 分析出不同密度下减量施氮后玉米营养品质的变化情况;获得夏玉米合理的氮肥施用量和高产优质的“密度-施氮量”组合。 |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