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孙惠芬《吉宽的马车》中的农民工书写开题报告

 2023-10-24 09:07:0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的背景:

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进程显著提高,工业文明与城市文明吸引越来越多的乡下人进入城市务工,他们怀着美好的理想在城市中挣扎着、奋斗着,幻想着能够融入现代化城市,但是处在社会底层的他们,不仅面临会物质方面的生存困境,在精神方面也存在危机,他们的意识中留存着乡村记忆,思想上又受到了城市文明的冲击,他们是精神上的流浪者,在城市中他们作为外来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认同,回到了故乡,他们的灵魂也得不到安放。“进入90年代之后中国的‘民工潮’居高不下。‘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集中描写农民工城市生活的小说应运而生”。不少中国现当代作家以温情的眼光给予这类离开故乡、离开土地的农民工人文关怀,孙惠芬就是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坛上颇具影响力的新乡土小说代表作家之一,她的代表作有《歇马山庄》《吉宽的马车》《寻找张展》等。孙惠芬出生于辽宁南部的一个普通家庭,在她创作的很多作品里面,字里行间中蕴含着她家乡辽南地区浓厚的乡土气息,她在书写新世纪乡土故事的同时也对打工问题进行研究探讨,特别是在《吉宽的马车》这部作品当中,她以女性独特的细腻的眼光关怀着城市与乡村这两个世界的每个小人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论文以孙惠芬作品《吉宽的马车》为切入点,以作品中吉宽、黑牡丹等农民工为主要研究对象,全文分为以下部分:第一章绪论介绍孙惠芬作品《吉宽的马车》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论文关注点以及创新之处,第二章探析《吉宽的马车》中吉宽、黑牡丹等各类农民工进入城市的原因,向城求生的艰辛,以及返乡的困难。第三章关照农民工的情感世界,关注农民工无根漂泊的精神状态与情爱世界的困苦,第四章叙述孙惠芬书写《吉宽的马车》城乡农民工这类人物的文化意蕴与价值,阐述孙惠芬书写这类人物的局限性,第五章进行总结。通过研究孙惠芬对《吉宽的马车》城乡农民工的书写,给予这类底层人物更多的人文关怀,也具有更多的现实意义。

预期目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文本细读法。细读孙惠芬作品《吉宽的马车》。

2.文献研究法。参考文坛学者研究孙惠芬作品《吉宽的马车》相关文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孙惠芬.吉宽的马车[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

[2]张赟.孙惠芬.在城乡之间游动的心灵——孙惠芬访谈[J].小说评论.2007(2).

[3]周水涛.新时期农民工题材小说研究现状及特征考察[J].小说评论.2008(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序号

起讫时间

主 要 工 作 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