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萧红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开题报告

 2022-12-04 10:33:4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萧红,现代著名女作家。被称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马伯乐》。中短篇小说《生死场》、《小城三月》、《后花园》、《出嫁》等。其中的中篇小说《生死场》被列为《奴隶丛书》之一,鲁迅为之作序,称赞其所描写的:“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它以沦陷前后的东北农村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农民,尤其是农村底层妇女的艰难生存状况,描述了他们的觉醒与抗争。《生死场》使萧红在30年代文坛上崭露头角,是萧红的成名之作。这一时期萧红还写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与散文,并结集出版了《商市街》、《桥》等作品集。在短短的8年创作生涯中,萧红留下了60万字的文学财富,她的作品女性意识浓烈,叙事风格细腻深刻、委婉动人,尤其是在小说文体上作出了很大的创新。海内外许多文学批评家认为,萧红以自己的女性之躯跋涉过漫长的道路,以女性的目光一次次透视历史,达到了对历史、文明以及国民灵魂的领悟。我通过查阅资料,总结出学术界各位学者对萧红小说的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乡土意识方面的研究。林幸谦在《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上发表了《萧红小说的女体符号与乡土叙述——lt;呼兰河传gt;和lt;生死场gt;的性别论述》一文,其中指出萧红笔下农乡女性群体的身体与乡土之间,着实存在着复杂深邃的交错脉络。她的写法,乃从女性身体为立足点,建立了一个特殊的视角去观察民族兴亡、乡土文化和性别政治的内在联系。这一角度确实使得萧红笔下的女性身体成为一个意义产生的场所,并和民族国家的空间构成交错地带,构成萧红笔下女性身体和乡土书写之间的紧密的内在关系。刘丽华在《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11期发表的《鲁迅与萧红的故乡情结》中,通过与鲁迅的故乡情结比较,总结出萧红的怀乡作品作于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炮火连天的抗日战争中,她坚持独立不羁的思考,使自己的作品衔接上鲁迅及在他影响下产生的二十年代乡土文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自己的作品充满了启蒙思想、人道主义以及社会批判等五四精神的精髓。而这也正是鲁迅和萧红怀乡作品的经典意义。女作家独出心裁为自己的作品命名《呼兰河传》,顾名思义,她不是为某一人一事作传,而是为自己的故乡作传,为故乡的老百姓作传。从《生死场》到《呼兰河传》是萧红越来越明确地从揭示故乡人民的生存状态到展示他们的精神状态,从对他们苦难生活的真实描写到批判传统封建意识对他们精神的戕害的自觉的创作过程。张国祯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2年第4期上发表了《民族忧痛和乡土人生的抒情交响诗——评lt;呼兰河传gt;》,其中讲到《呼兰河传》比萧红早期的乡土小说更丰富之处,在于其中处处有抒情主人公“我”的直接叙述。不论是写火烧云还是写后花园,写日常生活还是写习俗传说,都反映了作者对乡土人情的感受,并且将“我”的感受和呼兰河苦难同胞们的感情融为一体,生发出感人肺腑的悲歌。单元在《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发表的《论萧红乡土小说的价值》中认为萧红的乡土小说,正是通过对民俗文化的形象展示,而真正锲入了中国乡土社会的内部,从而使人们能更好地从历史、民俗、文化的角度,了解当时中国农民的精神状态和乡土社会的真相。从这一点来说,萧红乡土小说对病态民俗文化展示的价值是不可低估的,它不仅构成了其作品的独特乡土色彩,而且描绘了众多具有民俗学、文化学意义的世俗人文景观,为后人提供了比较丰富深厚的审视对象。

二、女性意识方面的探析。宋剑华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年第4期上发表了《灵魂的“失乐园”: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其中作者认为萧红小说最精彩、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她女性视角的生命体验,萧红所看到过或经历过的情绪记忆,已不再是作为个体经验来打动我们的审美情感,而是作为女性群体的生命象征引起了我们的强烈关注。从萧红小说的具体描述来看,这种女性直觉的相似性,主要表现为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女性生育过程的精神恐惧,二是女性生育过程的生理磨难。孟悦和戴锦华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专著《浮出历史地表》一书中指出中国现代女性一开始的解放便是产生于封建弑父的时代,在“子”与“父”的斗争中,存在于“子”一辈的阵营中。事实上,正是女性的洞察力和由女性感受而形成的想象力带来了《生死场》特殊的艺术构思。《生死场》的主题是通过生与死的一系列意象连缀成的。其中生育行为——妊娠、临盆——这些女性经验中独有的事件构成了群体生命现象的基本支架。黄晓娟在《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第9期上发表的《萧红的生命意识与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中指萧红有着极为成熟的女性意识,虽然萧红没有像波伏娃那样,用明确的存在主义理论揭示女性仅仅作为客体存在于男性为主体的世界上的种种不自由,但就她在作品中所表露的这一切,在其前后的女性作家都是无法与其相比的。她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洞察,是要唤醒人们对于女性命运的认识,消解男性权威,进而企盼着男女平等。萧红从女性历史的空白中现出,开掘出了被男性文化遮蔽并且被女性自己忽略了的女性自身的体验与文化部分,在重新认识女性生命的过程中,做出了深刻的思考。艾晓明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年第4期上发表的《女性的洞察——论萧红的lt;马伯乐gt;》一文中认为,不能说萧红的性别意识就是天然澄明,没有矛盾的,也不能有更多的例证说明萧红受到了女性主义的影响。只能说,性别,对萧红来说,是生存的一个问题,巨大和急迫的问题。从她的出生、求学、抗婚及至到社会上寻求自立,这个问题越来越紧迫,迫使萧红要在她的全部创作中去探寻,探寻在一个现代和传统交替的时代,对于一个不服从男子中心的性别秩序的女子,对于一个渴求表达自己的性别经验的女子,她的处境和困难所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一、绪论

二、女性意识的形成原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根据论文的研究课题,认真阅读作家的作品,以及与此相关的论文,查找相关文献资料,从而全面、准确地了解此课题的研究现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弗吉尼亚伍尔夫.伍尔夫随笔集[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3.

[2]黄晓娟.萧红的生命意识与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J].武汉大学学报,2004(5).

[3][德]西蒙波伏娃.第二性女人[M].唐译,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1、2022.11.14——2022.12.16. 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遴选毕业论文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与研究状况,与老师协商确定论文选题。

2、2022.12.17——2022.2.26.指导老师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并向学生下达。

3、2022.2.27——2022.3.19. 学生完成开题报告与论文撰写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