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沉默的螺旋”理论探析开题报告

 2023-03-10 10:18:5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上世纪70年代诞生了许多宏观效果理论,这些理论基于现实的社会问题,探讨媒介对大众产生的众多影响。“沉默的螺旋”是其中的经典理论之一,主要探讨舆论的形成机制和作用的问题。“沉默的螺旋”在提出当时,由于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问题,并且对其假设也有众多模糊性存在,备受争议。

现如今互联网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入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信息冗杂的现代社会,互联网对个人以及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媒介技术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结构、传播方式的变化,但沉默的螺旋理论所关注的舆论生成问题显得更为重要,并且在千变万化的互联网时代下,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沉默的螺旋理论提出是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主导的时代,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该理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作为传播学经典理论之一,“沉默的螺旋”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发展仍具有研究价值。也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包括颠覆论、复活论、变体论和“反沉默的螺旋”等。一些学者认为互联网的匿名性增加了安全感,数字技术的发展也使大众媒介的威力被削弱。因此,互联网时代下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重新思考是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本文从沉默的螺旋产生变迁的背景出发——传统媒体时代向互联网时代过渡,技术赋权于网民,草根群体登上网络发言台。从信源多样性、网络匿名性、人际关系虚拟性三个特征,以受众的角度探讨“沉默的螺旋”使动机制,讨论互联网视域下“沉默的螺旋”的变异性以及模式的延伸。其次,从心理学的孤立恐惧和群体压力变化探讨受众心理,以及“沉默的螺旋”运转前提之一——意见气候的生成,以探讨当今互联网下“沉默的螺旋”是否适用。最后为规避互联网“沉默的螺旋”破坏性,提出几点建议——政府、媒介、公众三方合力。

论文大致结构如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①资料收集与整理。

②文献阅读与综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3](荷)简梵迪克.网络社会——新媒体的社会层面[M].蔡静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1.2022. 11.15—2022.1.4 确定选题,收集资料

2.2022.1.5— 2022.3.5 资料索引,阅读资料,下达任务书

3.2022.3.6——2022.3.20 完成开题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