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l,DEM)是描述地球表面地形起伏的数字表达形式,是进行地形分析、三维建模、水文模拟等地理空间应用的重要基础数据。
InSAR(InterferometricSyntheticApertureRad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作为一种主动式遥感监测手段,能够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的地表形变信息,已在地震形变监测、滑坡预警、基础设施安全监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InSAR测量易受大气延迟、轨道误差、DEM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其中DEM误差是影响InSAR测量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随着InSAR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开放DEM数据的不断涌现,DEM误差对InSAR测量的影响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DEM误差对InSAR测量影响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主要内容:1.全球开放DEM数据获取与预处理:收集江苏地区常用的全球开放DEM数据,包括SRTMDEM、AW3D30、TanDEM-X等,对数据进行格式转换、投影变换、重采样等预处理操作,以满足后续分析需求。
2.DEM数据精度比较分析:利用高精度地面控制点或其他参考DEM数据,对预处理后的DEM数据进行精度评估,包括高程精度、坡度精度、坡向精度等指标的对比分析。
3.DEM误差对InSAR测量的影响分析:分析DEM误差在InSAR干涉处理过程中的传播规律,评估DEM误差对InSAR形变监测结果的影响程度,并探讨不同DEM数据源对InSAR测量结果的影响差异。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研、数据处理、模型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具体研究步骤如下:
1.文献调研阶段: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DEM误差对InSAR测量影响的研究现状、主要方法和最新进展,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2.数据获取与预处理阶段:收集江苏地区常用的全球开放DEM数据,包括SRTMDEM、AW3D30、TanDEM-X等,并收集研究区相关的InSAR数据、地面控制点数据等。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格式转换、投影变换、重采样等预处理操作,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5. 研究的创新点
1.系统性地比较分析了江苏地区常用全球开放DEM数据的精度差异,揭示了不同DEM数据源对InSAR测量结果的影响机制。
2.结合江苏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和InSAR应用需求,提出了针对InSAR测量的DEM数据选取建议,为江苏地区InSAR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3.本研究的研究成果可为江苏地区InSAR形变监测、地质灾害预警等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张婷,柴洪洲,李志伟,等.基于多源DEM的京津冀地区高程精度对比分析[J].测绘通报,2021(8):34-39.
[2] 刘辉,张景发,刘国祥,等.基于多源DEM数据的鄱阳湖水域面积提取对比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20,51(11):40-47.
[3] 李朋,郭文勇,王腾,等.基于多源DEM的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区地形因子提取及比较[J].水土保持通报,2022,42(1):332-341.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