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经济社会的中坚力量。经济的快速发展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碳排放问题更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环。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国际责任,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引,在国际社会上签订了多项碳减排协议,并作出了降低碳排放、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等多项具体承诺。
2014年12月9日,在秘鲁首都利马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0轮缔约方会议(COP20)的中国政府代表表示,2016~2020年中国将把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在100亿吨以下。中国承诺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为实现这一承诺,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首次将“绿色”纳入经济发展理念;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生态文明,关乎民族未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对于未来又作出了新的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究影响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建立模型,结合预测方法对未来的碳排放量进行预测,用以估计我国能否在2030年达成减排目标。根据得到主要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有针对地制定政策,更好地兼顾我国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分析我国目前影响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及影响强度的大小,并根据各因素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预测我国未来几年的碳排放总量,与已提出的目标相对比,判断我国能否实现目标。
写作提纲:一、引言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Roman 等人使用指数分解分析-对数平均分解指数(IDA-LMDI)模型评估了哥伦比亚的化石燃料替代、可再生能源开发、能源强度、财富值、人口数量对 二氧化碳增量的贡献水平。Mousavi 等人以伊朗为研究对象,认为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量大部分是由能源消费量变化而获得,而与技术有关的创新与改进(如能源多样化)则可以抵消部分二氧化碳排放的上升增量。Martinez 等人基于人口、富裕程度和技术回归的随机影响(STIRPAT)模型,对西班牙能源强度比率趋势变化进行分析,确定了温室气体排放趋势的主要驱动因素 。
国内研究现状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01日-2022年11月20日:完成选题工作
2.2022年11月21日-2022年12月11日:阅读大量资料并选取有用资料,积累最新信息,完成开题工作
3.2022年3月19日前: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
5. 参考文献
[1]YanQ, Yin J, Bale#382;entis T, et al. Energy-related GHG emissioninagriculture of the
Europeancountries: An application of the Generalized Divisia Index[J]. Journal ofCleaner
Production,2017, 164:686-694.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