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机插秧、稻麦两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推广,为了增加经济效益,农户不断扩种偏晚熟品种,间接的增加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育后期低温冷害的频率。
播期的推迟导致灌浆期的延后,对水稻产量造成影响,但尚不清楚影响有多大。
并且有些品种灌浆速率较慢,遭遇低温的可能性增大。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目标本研究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究不同品种间灌浆速率差异的影响因素,以及低温影响品种灌浆速率的机理,并分析氮素对后期冷害的调控效应及其机理,明确合理的调控措施,降低低温冷害对水稻灌浆的危害,从而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研究内容1 不同水稻品种间籽粒灌浆差异性研究限制水稻产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温度、水分等等,但基因是其主要限制因子,栽培措施只是在基因控制的基础上加以辅助,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
本试验拟探究不同水稻品种间灌浆特性的差异性研究,采用了南粳9108、镇稻18、宁粳7号三个品种,试验设计如下;将三个水稻品种同时进行浸种、播种,在相同环境下育苗同等的时间,移栽后记录其叶龄进程、茎蘖动态变化,并在关键生育期测定倒一至倒四叶SPAD,开花期每个品种标记开进进程相同的稻穗600株,并在花后0天至25天期间每隔5天取样一次,样品包括穗样、叶片、茎秆。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实验方法1.1试验处理本试验以常规粳稻品种南粳9108、镇稻18、宁粳7号为试验材料,于2016年在南京农业大学丹阳试验基地进行。
设置两个播期处理,正常播期和推迟一个月的播期;设置两个肥料处理,正常施氮和不施氮肥;设置三个品种处理。
试验田各校区之间用田埂隔开,用塑料薄膜包裹防渗,正常播期的处理于5月31日播种,6月19日移栽至大田管理,晚播处理推迟一个月浸种,于6月30日播种,7月20日移栽。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本实验的创新之处在于利用调整播期让水稻经历低温的条件,同时在低温条件下还设置了三个品种的处理,探究不同品种对低温的反应情况。
而且本实验还从氮素的角度设计实验处理,设计了正常处理和缺氮处理,来探究氮素对水稻抵抗低温冷害的作用。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2015年:文献阅读2015年9月2016年4月:查阅相关文献,明确试验研究背景与意义;2016年5月:确定实验方案;6月11月:开展室外实验,研究品种之间灌浆速率的差异,以及低温对水稻籽粒灌浆速率的影响,并考察氮素对低温的调控效应,以测定大田指标和样品采集为主;12月次年2月:开展室内实验:主要是进行生理指标的测定和相关结果分析;2016年11月:成熟期产量指标调查。
2017年3月:实验总结。
2017年:重复2016年的试验,对2016年试验结论进行重复,证明其可靠性。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