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课题意义:
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富含淀粉、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可用来生产面包、馒头等主食,具备重要的营养价值。我国是世界上小麦生产、消费大国,主产区有黄淮冬麦区、西北春麦区以及新疆西藏冬春兼种麦区等十大麦区。
小麦白粉病是由白粉病菌(Blumeria graminis f. sp. tritici)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真菌病害。小麦产生白粉病后,光合作用减少,呼吸和蒸腾作用加剧,养分大量流失,导致严重减产。近年来,世界主要麦区白粉病的危害日趋严重,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1]。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
1.对Pm21在小麦抗病通路中与哪些蛋白有互作进行初步筛选,获得候选基因。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
1.克隆候选基因
根据目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进行PCR、胶回收、连接拓扑载体、大肠杆菌连接转化、挑取单克隆做菌液pcr一系列步骤,送去公司测序比对,验证测序成功即成功克隆目的基因。
2.构建候选基因VIGS载体
根据候选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胶回收DNA产物。
利用Nhe 1 酶切γ-PDS载体,获得γ-片段
克隆候选基因的VIGS片段和NheI酶切后的γ-片段进行体外同源重组,连接构建目的基因的BSMV重组载体
将连接后的产物进行转化培养,挑取单克隆做菌液pcr,送公司测序验证载体是否构建成功。
3.病毒载体线性化
将BSMV病毒载体α、β、γ-空、γ-PDS以及成功连接有目标基因片段的重组载体进行高纯度质粒提取,应用于载体的线性化。
其中α、γ载体用MluI,β用SpeI分别进行线性化酶切。
取1μL上述线性化产物稀释10倍,分别用1.0%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确保酶切各质粒模板已完全线性化。
纯化酶切完全后的线性化产物。
4.体外转录
将经过线性化纯化的质粒作为模板,进行体外转录。
将体外转录产物稀释10倍,分别用1.0%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并测定浓度。
转录产物置于-80℃保存备用,用于接种实验。
5.病毒接种
将包含与Pm21互作基因目标片段的利用大麦花叶病毒诱导基因沉默(BSWV-VIGS)技术,表达载体涂抹至二叶期小麦叶片上以沉默筛选出有功能的互作基因。
培养一批繁菌苗,适时完成对沉默植株进行的白粉病菌接种。
6.剪下具有病毒表型的叶片,脱色后用考马斯亮蓝染色,观察离体鉴定叶片,并在显微镜下微观观察菌丝发育情况,统计菌丝数量。
技术路线:
筛选Pm21互作基因
↓
有功能的互作基因 → 回补验证
↓
构建病毒载体
↓
繁菌苗 → 接种苗
↓
功能解析
实验方案:
1.材料种植
2018年10月,种植92R137材料于宜兴,10月20日播种。常规田间管理。
获得酵母AH109菌株(Trp,Leu,His,Ade表达缺陷菌株)
2.候选基因和VIGS载体片段扩增pcr体系:2xPhanta Mix
Mix | 5.0μL |
ddH2O | 3.2μL |
F/R | 0.4/0.4μg |
模板up to | 10μL |
PCR程序为:94℃预变性3min,95℃高温变性15s,57℃退火15s,72℃延伸2.5min,共35个循环,72℃延伸5min,10℃保存。
3.候选基因和VISG载体菌液pcr体系,2xTaq体系
Mix | 3.6μL |
ddH2O | 5.0μL |
F/R | 0.2/0.2μg |
模板up to | 10μL |
PCR程序为:94℃预变性3min,93℃高温变性30s,52℃退火45s,72℃延伸2min,共32个循环。72℃延伸10min,10℃保存。
4.拓扑载体连接体系:
PCR产物 | 0.5-8μL |
拓扑载体 | 1.0μL |
10xEnhancer | 1.0μL |
ddH2O up to | 10μL |
5.体外同源重组体系
5xCE Buffer | 2.0μL |
目的基因 | 20-200ng |
γ载体 | 50-200ng |
ExnaseII | 1.0μL |
ddH2O up to | 10μL |
6.大肠杆菌连接转化步骤
(1)将感受态在冰上放置1min溶解,轻弹混匀
(2)将10μLDNA产物加入感受态中,冰置25min
(3)42℃热激90s
(4)冰置2min,加800μLLBO摇45min-1h
(5)离心5000x3min,准备涂布材料
(6)倒掉上清液,余100μL左右,吸至平板上,涂布过夜培养
7.重组载体酶切体系
(1)重组病毒载体、α、γ、γ-空及γ-PDS病毒载体质粒线性化体系如下。37℃孵育6h。
10×H Buffer | 5.0μL |
Mlu(10U/μL) | 2.0μL |
质粒DNA | 2.0μg |
DEPCH2O up to | 50μL |
(2)β病毒载体线性化体系如下,37℃孵育6 h。
10×M Buffer | 5.0μL |
Spe1(10U/μL) | 2.0μL |
质粒DNA | 2.0μg |
DEPCH2O up to | 50μL |
8.体外转录体系,37℃孵育4h。
Buffer | 2.0μL |
γNTPs | 3μL |
线性化产物 | 2.0μL |
DEPCH2O | 1.25μL |
Cap | 0.75μL |
T7Enzyme up to | 10μL |
9.病毒液混合体系
α | β | γ | DEPCH2O | Buffer | 总体积 | 可接苗 |
1.0μL | 1.0μL | 1.0μL | 9μL | 12μL | 24μL | 3颗 |
2.0μL | 2.0μL | 2.0μL | 18μL | 24μL | 48μL | 6颗 |
3.0μL | 3.0μL | 3.0μL | 27μL | 36μL | 72μL | 9颗 |
4.0μL | 4.0μL | 5.0μL | 36μL | 48μL | 96μL | 12颗 |
5.0μL | 5.0μL | 5.0μL | 45μL | 60μL | 120μL | 15颗 |
10.接种病毒操作步骤
在小麦第二叶完全抽出,两叶齐长时选择生长良好的小麦植株,戴上无粉乳胶手套,用移液枪吸取8μL混合液到食指上,使拇指和食指轻轻接触,蘸取混合液,利用摩擦接种法涂抹(注意用力适当)小麦第二叶基部来回摩擦,直至手指上混合液用尽。每个载体独立接种,不同的接种植株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标记。标签写上小麦材料、接种人姓名与接种日期。
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组从事小麦抗白粉病机制研究已有多年,满足上述所需的实验材料与相关方法仪器设备。所需材料92R137供应足够,本人也已掌握上述技术,熟悉实验流程。
4. 研究创新点
本课题利用抗白粉病Pm21位点编码CC-NBS-LRR的NLR1-V基因,以CC结构域为诱饵,更简易高效的筛选出互作基因。采用VIGS技术,研究周期短,不需要遗传转化,可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生效,相对于传统的基因功能分析方法更简单、快速、有效以及实现高通量。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8年7月-2018年8月
学习和掌握实验室基本实验操作,阅读相关文献资料,锻炼自己的实验技能、完善实验背景知识。
2018年9月-2018年10月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