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研究背景:
作为非遗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昆曲,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已有600年的历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第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也是苏州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六百年,非遗近二十载。全国模范教师,任教于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的赵冬俊老师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让孩子们走进非遗、了解非遗,认识非遗是非常有必要的,其过程是传统文化自然生长自信生长的过程。他说:“孩子们学习非遗,也是在指尖上传承先人的智慧和匠心。当苏绣美美地绣进孩子的童年,当秦淮灯彩高挂在孩子心中…他们便拥有了最接地气的美育与劳动教育的启蒙。”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从意义上:
这次研究的选题是对昆曲文化的一种传承,戏曲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了解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深入到非遗昆曲背后的文化,是一次很好增强文化自信的机会。昆曲是中国古典审美情趣的结晶,它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文化精英们的积极努力,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审视昆曲的发展与社会物质生产和文明程度的关系,挖掘和整理昆曲文物、资料,继承昆曲艺术的精髓。然后,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将其与逐渐走进大众生活的赛博朋克相结合,借助高度选择的人物造型、艺术性的环境布局等使昆曲的表现形式趋于完美。本次研究是基于昆曲庞大复杂的背景,对昆曲整体的一次解读,不仅是传承和保护,更是展现昆曲浪漫主义之美。
(2)从设计上: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为了做好苏州昆曲全方面的研究,本次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希望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更完善的完成此次课题研究。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比较分析法。
(1)文献研究法:
对比古今相关书籍、期刊、硕博论文进行大量研究阅读,帮助确定研究课题,形成对昆曲的全面认知。有助于对课题研究的继续深入,将文献内容活学活用,总结苏州昆曲
4.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王延信,昆曲的雅俗与保护传承[J].民族艺术.2009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2024-2024学年第一学期
第8周(10/21)前进行选题申报
第10周(11/4)前任务书下达
第13周(11/25)前提交开题报告
第15周(12/9)前进行毕业设计开题答辩
(二)2024-2024学年第二学期
第4周(3/17)提供毕业设计说明书框架,毕业设计作品中期检查
第8周(4/14)提供毕业设计说明书初稿
第11周(5/1)提供毕业设计作品
第12周—第13周(5/8-5/19)进行展览
第13周(5/19)毕业设计说明书定稿
第14周进行查重
第15周进行毕业设计答辩
第16周完成毕业设计材料归档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