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多环芳烃(PAHs)作为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由于其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特性,近年来受到学者广泛关注。
苏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该地区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土壤PAHs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苏北地区分布着众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些区域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开展土壤PAHs污染研究对于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土壤PAHs污染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学者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土壤PAHs污染开展了广泛研究,揭示了PAHs在土壤中的污染水平、迁移转化规律和生态风险。
研究发现,我国土壤PAHs污染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工业和城市化发展区域土壤PAHs污染较为严重。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主要内容:
1.在苏北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采集表层土壤样品,并进行预处理。
2.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土壤样品中16种优先控制PAHs的含量。
3.分析表层土壤中PAHs的含量特征,包括总量、单体含量以及不同环数PAHs的分布特征。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野外采样、实验室分析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1.野外采样:-在苏北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根据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和环境特征,设置样点,并利用GPS定位,记录经纬度、海拔、植被覆盖度等信息。
-使用土钻采集表层土壤样品(0-20cm),每个样点采集3-5个重复样,混合均匀后装入样品袋,做好标记,并低温保存运回实验室。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首次针对苏北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表层土壤PAHs污染特征研究,为区域土壤PAHs污染防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2.结合GIS技术,分析PAHs在保护区内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其与土地利用类型和污染源分布的关系,揭示区域土壤PAHs的污染规律。
3.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土壤PAHs进行来源解析,识别主要污染源,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吴艳阳,张干,王震,等.基于正定矩阵分解的非负矩阵分解模型及其在水环境中PAHs源解析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学报,2021,41(01):120-128.
[2] 陈静,周俊丽,李云峰,等.环渤海滨海地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估[J].环境科学研究,2020,33(03):346-354.
[3] 周灵,马建华,徐东群,等.基于荧光光谱和PARAFAC的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J].环境化学,2020,39(08):2043-2050.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