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引起文坛关注以来,王安忆以其不间断的创作给读者和评论家带来惊喜。她始终没有停留在某个流派、时代之中,而是不断地创新。王安忆笔下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侧目的人物形象,大大拓展了当代文学的精神广度。王安忆小说创作分很多时期,但是她对女性心理和生存状态却是持续关注的。她的小说中女主人公居多,书写女性人物在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中的情爱追求与选择构成了王安忆小说中的一大景观。目前对于王安忆小说的情爱写作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王安忆每一个创作阶段所关注的情爱问题的研究,第一阶段,主要是要是带有理想色彩的“雯雯系列”的《雨,沙沙沙》、《命运》、《广阔天地的一角》、《幻影》和《一个少女的烦恼》、《当长笛solo的时候》等小说。对于王安忆早期的创作,优美的抒情笔调,细腻地表现年轻人对理想和爱情的真诚追求,执著地表现生活中的美。在很大程度上倾注着女作家自己的情感体验、情感遭遇 、情感历程 。第二阶段,王安忆的创作走出了雯雯们单纯、狭小的艺术天地而进入了较为广阔的现实世界,这一阶段,王安忆先后发表了《本次列车终点》、《墙基》、《庸常之辈》等短篇小说和《尾声》、《命运交响曲》、《归去来兮》、《流逝》等中篇小说。这些小说调动了她插队、在文工团和“文革”中的生活体验,写普通人的矛盾、苦恼、困惑和希望。第三个阶段,1983 年到1984 年的美国之行, 在文化体验上给了王安忆极大的震撼, 西方文化的参照使她开始用民族 的和世界的文化眼光来看待文学创作。于是从 1985 年开始, 王安忆陆续创作了《小鲍庄》《大刘庄》等寻根派文学和《小城之恋》《荒山之恋》《 锦绣谷之恋》被称为三恋的作品以及《岗上的世纪》等, 引 起了评论界的极大争议。胡跃生、丁小伦则在 《谈情说欲》中 从 性爱与人生的角度出发, 认为 《小城之恋》由于作者的真诚态度和对审美角度的把握而获得了对畸形人生的批判的严肃审美情趣。 这一阶段,王安忆在情爱方面的描写,对性爱、性意识、性心理的描写比较大胆有新意。而且带有了一种宿命感的意味,以女主人公王琦瑶的情爱追求与选择为例,她的一生的情与爱充满了悲剧意味和宿命感。
其次是对王安忆笔下的女性人物的分析,例如李晓在《城市中的漂泊人生—— 评王安忆小说富萍 中的女性形象 》中指出富萍的选择就是违背婚约自作主张地 留在了城市。富萍作为自由人追求美好生活 的天性使然。富萍最终选择的结婚对象是一位残 疾男青年, 没有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靠自己的劳动留在了城市。袁丹在《长恨歌》是一曲沪上女性的情爱悲歌中,对王琦瑶一生情与爱追求的看法,贯彻了王安忆 要“写尽”上海情与爱的决心。曹莹在《论王安忆知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中指出,王安忆知青小说的女性形象可以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性解放话语中带有强烈性欲本能冲动的“大女人”形象,她们受到原始生命本能的激发,周身散发着成熟热烈的性诱惑力,另一类是女孩或少女的形象,她们纯洁浪漫,敏感多思,尝试以理想化的爱和同情的力量改变自己的“小人生”和外部世界,可以说,这些女性形象的设定,完全颠覆了“文革”时期女性文化的建构。这些都体现了王安忆的情爱观。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一、绪论
二、论文主体
(一)王安忆在创作过程中,每个阶段的情爱观的不同和改变。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雯雯系列”等小说创作的青春自叙传时期,一些典型的女性形象对情爱的选择和追求,作者的情爱观又是怎样的。2、更加广阔的现实世界之文革生活体验中,情爱方面的书写。 3、国内外生活经历导致的中西文化冲突的影响下,王安忆又是如何塑造笔下的女主人公形象的,作者自身的想法是什么。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步骤:
1.资料收集法:收集文献资料
首先,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王安忆的生平与经历,做好记录。
4. 参考文献
[1]吴义勤.王安忆研究资料[C].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2]李欧梵.上海摩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马逢洋.上海:记忆与想像[C].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6. [4]李今.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5]肖薇.异质文化语境下的女性书写[M].成都:巴蜀书社,2005. [6]王晓明.从“淮海路”到“梅家桥”[J].文学评论,2002(3). [7]尤其林.王安忆创作研究综述[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6(2). [8]王向东.向人类生命本质和生存本义的逼近[J].文史研究,2000(1). [9]李晓.城市中的漂泊人生[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5). [10]葛亮.乡关何处——论王安忆小说中的城市移民群落[J].当代作家评论,2013(4). [11]贾秀丽.王安忆笔下的女漂族[J].中北大学学报,2006(5). [12]宋凤娟.王安忆:“城市系列”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精神内蕴[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5). [13]王应平.王安忆小说中的“常”与“变”[J].文学教育,2007(7). [14]王连峰.从两性视角解读王安忆“三恋”[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15]李海燕.寻找与自救——王安忆爱情书写论[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3). [16]王绯.女人:在神秘巨大的性爱力面前——王安忆“三恋”的女性分析[J].当代文学评论,1998(3). [17]朱逸冰,黄萍.寻求两性存在状态的“平衡”——论王安忆文学创作中的情爱叙事[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4). [18]袁丹.《长恨歌》是一曲沪上女性的情爱悲歌[J].文学教育,2007(11). [19]张清祥.燃烧的火焰——王安忆情爱小说《岗上的世纪》解读[J].名作欣赏,2000(5). [20]王玉屏.寻找生存的秘密——论王安忆小说对命运的探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0(6). [21]张夏青.王安忆小说当中的上海女性形象分析[J].时代文学,2013(3). [22]马新莉.从《我爱比尔》解读王安忆对生命本体的自我透视[J].鸡西大学学报,2008(2). [23]张彩红.论李昂、王安忆的性爱小说[J].中州大学学报,2001(1). [24]邓小琴.试论王安忆小说的叙述方式及审美内涵[J].凯里学院学报,2009(4). [25]王苹.由欲到义:情爱的升华——评王安忆九十年代小说中的爱情书写[J].当代文坛,2003(3). [26]左秀秀.“撩人”的月色——谈王安忆《月色撩人》中的情爱书写[J].名作欣赏,2015(33). |
5. 工作计划
1、2016.11.05 讨论论文选题;
2、2016.11.15 确定论文选题,指导论文写作流程和文献查阅;
3、2017.03.03 指导开题报告撰写,提出修改意见,明确绪论写作要求;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