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研究背景: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主要表达方式。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也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一般来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它必然会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科技乃至文化本身产生影响。语言这种文化现象是不断发展的,其现今的空间分布也是过去发展的结果。对语言来说,变化和发展是永恒的,变异是语言的本质特征。具有体验性和社会性的语言是动态发展的,稳中有变,变中有稳,有的词会随社会的发展而应运而生,有的词会被社会依稀淡忘而逐步消亡。作为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的工具,语言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常规用法,构建了各种语言体系,但是,由于受到社会、认知、心理、地域等因素的影响,语言难免会产生各种非常规的表现形式,并在人们的不断使用中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传播,最后也变为常规用法,陈原(1983)把那些非常规的语言形式称为语言变异。 在语言系统同质说的语言观指导下 ,经过结构语言学派、转换生成语言学派的努力 ,语言的结构得到了比较清楚、系统的描写。这是语言研究的一次飞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系统同质说内部隐含的一些难以克服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 首先 ,由于坚持语言系统的同质说,语言的研究需要统一的语言材料,没有变异,没有差异,没有其他成分的混杂,但是在言语社团里根本找不到这种纯的毫无杂质的语言材料,因而只能求助于个人方言,或者用转换学派的话来说 ,只研究“纯粹同质的言语社团中理想的说话听话者”的语言能力。其次 ,语言系统同质说既然要求语言材料中的绝对的“纯 ,自然就把语言同其他现象分离开来而成为了一种自足的系统。语言理论对“系统”的这种理解与科学上关于“系统”的看法是相矛盾的。最后,语言系统同质说所讲的系统是绝对静止的,排除开一切动态的因素 ,用索绪尔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绝对没有办法同时研究它们在时间上的关系和系统中的关系”。总之 ,语言系统同质说所隐含的内在矛盾为语言变异理论的产生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研究目的及意义: 学术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进步,那么语言变异研究对我们当下的学术研究有何意义呢?对于这个问题,我在阅读《新时期汉语语言变异研究》这本新作之后有两点认识:其一,语言变异研究推进了我国语言研究事业的发展;其二,语言变异研究拓展了汉语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语言变异研究情况 国外的语言变异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施来赫尔的学生施密特(J.Schmidt),他提出了“波浪理论”,承认在共时的语言系统中,存在语言变异的形式,为后来的语言变异研究奠定了基础。 19世纪末,社会心理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的梅耶,曾在他的《历史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一书中提出过,要想了解语言的变化,就必须了解社会的变化。 进入20世纪,英国伦敦学派的创始人弗斯(J.R.Firth)提出要研究由多个限制性语言构成的语言变异系统。他的学生韩礼德进一步发展了他的观点,重视语言和社会、文化的联系,在探讨语言变异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1968年,温瑞奇(Uriel Weinreich)、拉波夫(William Labov)等人发表了题为《语言变异理论的经验基础》的文章,专门论述 语言变异的性质和研究方法。在这前后,还有一大批学术背景不同的语言学家如费希曼(Joshua A. Fishman)、甘伯兹(John J.Gumperz)、弗格森(Charles A.Ferguson)、布朗(Roger Brown)、兰伯特(Wallace E. Lambert)等,从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民俗学等角度,研究实际生活中的语言,逐渐形成了对语言变异的看法。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拉波夫等人不断从事语言变异的调查和分析,同时也在不断地充实语言变异的理论,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2.国内语言变异研究情况 国内的语言变异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 1983年,陈原在《社会语言学》一书中,提出社会生活的变化引起了语音、语法和语汇的变异。 1988年,陈章太的《语言变异与社会及社会心理》一文,论述了语言变异与社会的关系,探讨了引起语言变异的社会心理原因,还预测了语言变异的发展趋势。 1989年,苏金智的《语言变异与文化变异》,阐述了语言变异与文化变异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密切关系。 上世纪90年代,对语言变异的探讨范围、视角进 一步扩大,研究内容更加细致深入。其中比较重要的是:1990年,冯广艺的《共时点和历时链———关于语言变异问题的思考》,认为要弄清变异的实质,需从共时入手,并将它和历时有机地结合起来。 1997年,徐大明等人出版了《当代社会语言学》一书,将语言变异分为三种语言变体,分别为地域变体、社会变体和功能变体; 1999年,陈松岑的《语言变异研究》一书对语言变异进行了专门的、系统的研究。 2002年前后兴起了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新热潮,其特点是,逐步走向重视语言变异和 变化的研究,重视理论的研究。 2003年4月出版的《中国社会语言学》创刊号收入了16篇文章,可以分成“语 言接触”、“语言变异”、“言语社区”等三方面的研究。 重要的是2006年底,南京大学徐大明教授主编的《语言变异与变化》一书出版,这是国内当前介绍西方社会语言学理论的一本书,介绍了当前国际上社会语言学领域研究的重要成果。其他代表文章有:2001韩以明的《性别与语言变异》(《内蒙古大学学报》,2001), 文章清楚地展示了语言因性别不同而产生的变异;2002朱学佳《家庭语言变异现象分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2),文章研讨了在没有主体方言的地区,移民语言的变异情况及发展趋势;2006郭风岚《语言变异:本质、因素与结果》《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文中讨论了语言变异的本质、影响变异的因素及结果;2010曹凤霞《从当代新词语使用看语言变异》(《人民 论坛学术前沿(文史哲)》,2010),通过对2007年、2008 年和2009年新词语的考察,探讨新时期语言变异的类 型及其成因;2011劲松、瞿霭堂《“有序异质论”辨》(《语言研究》,2011)中对语言变异的理论基础“有序异质”论进行了探讨;2011郭骏《词汇类型对语音变异的制约———以江苏溧水“街上话”为例》(《语言文字应用》2011),分析研究词汇类型对语音变异的制约情况。
|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3.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内容章节分布 |
研究内容: 1.根据以往研究成果,探究语言变异产生的原因、类型、本质、内容。然后对比分析异同,汲取有益之处。 2.根据语言变异的具体内容,语言变异的发生,在语言系统中的语音、词汇、语法方面会有所体现,从这些方面具体分析。 3.根据语言变异的新发展,探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之处,语言变异和社会发展之间关系如何,怎样使二者相互促进等。 4.在语言变异的新发展基础上, 经过初步搜集整理,论文提纲暂拟如下: 第一章绪论 简述研究背景,说明研究对象与意义。 第二章文献综述 简要概括当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度与发展趋势,提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导入自己的研究。 第三章何为语言变异 介绍说明语言变异的概念,包括语言变异的本质、范畴、分类、表现等。具体从语言系统中的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分析,举例。 第四章语言变异的原因 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变革和发展,社会交际的需要,阶级的劝立,阶层、集团、社团等的存在,观念形态和风俗习惯的改变,认知模式等方面分析语言变异产生的原因。 第五章语言变异的新发展 语言变异理论引进我国后 ,人们大多只注意研究语音的变异现象 ,很少有人研究词汇、语法的变异 ,这不能不说是语言变异研究的一个缺陷。 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语言变异的研究 ,并且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研究。 许多学者从词汇、语法层面 、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对语言变异的原因、制约机制、变异规律进行了阐述。但是 ,这种研究还有待于深化 , 因为语言变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只有从多角度深入研究 , 才能使认识不断完善。 第六章总结 概括全文内容,总结语言变异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归纳研究意义。并且从总体上得出语言变异和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相互促进。
预期目标: 形成一篇不少于15000字的,系统完整的书面论文。 |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4.本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 |
研究方法: (1)资料收集:根据论文选题,通过调查相关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的问题。 (2)比较分析:针对语言变异的表现、分类,以及可能造成语言变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比较,得出语言变异与社会发展之间直接与间接的联系。 (3)思维方法:就现象层面的语言变异的异同进行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分析综合,从而形成对后续研究语言变异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
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完成资料搜集和阅读,对重点的理论、观点进行摘录、标记。 2.写作阶段:根据文献资料,开始着手写作,按计划完成各项任务。 3.修改阶段:根据指导老师的修改意见,对论文初稿进行修改。 4.定稿阶段:完成论文修改稿,交给指导老师,准备答辩。 5. 答辩阶段:阐述自己论文的观点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
4. 参考文献
5.本课题主要参考文献 |
[1] 陈松岑.语言变异研究[M].广州:广州教育出版 社,1999. [2] 徐大明.当代社会语言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97. [3] 徐大明.社会语言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7. [4]陈章太. 略论我国新时期的语言变异[J] .语言教学与 研究,2002(6) [5]祝蜿瑾社会语言学概论[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 [6]《语言与语言学词典》 ( 黄长著等译 ) ,1981 , 北京。 [7]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译本)[ M].商务印书馆 ,1982. [8]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9]文苹. 语言的规范与变异[J].思想战线 ,2008(5). [10] 高名凯.汉语语法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11]胡裕树. 现代汉语(增订本)[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
5. 工作计划
6.本课题的具体进度安排(包括序号、起迄日期、工作内容) |
1.2016年12月25日-2017年1月31日确定选题,查阅资料 2.2017年2月1日-2017年02月28日 完成开题报告并开题 3.2017年3月01日-2017年3月21日列出并提交论文提纲 4.2017年3月22日-2017年4月21日比较研究,完成初稿 5.2017年4月22日-2017年5月15日按指导老师意见修改论文 6.2017年5月20日-2017年6月9日 完成论文修改稿 7.2017年6月10日-2017年6月21日整理论文,准备答辩 |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